技术中心
肖先生
手机:13016013265
电话:020-28185170 62730912
传真:020-61914099
电邮:admin@longk.com
   gzzwjc@sina.com

平时严重缺水 暴雨过后成灾:城市如何利用好雨水

更新时间:2014-08-16 16:47:16 作者: 来源:

 平时严重缺水,暴雨过后又泛滥成灾。许多城市遭遇到的类似问题,暴露出城市雨水涵养在设计层面的缺失——

  城市如何利用好雨水

  我们现在的城市都太‘坚硬’。如果像海绵那样,既能吸收水分,又能缓慢地释放水分,下大雨时就不会出现严重内涝,持续干旱时也不至于燥热炽人。”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汇举办的一场“雨水故事会”上,来自湖南省常德市江北水系综合治理办公室的项目协调员刘波如此感叹。

  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又时常“泛滥成灾”,如何利用好雨水资源,是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重大问题。

  问题:雨水流不进绿地和公园

  莲花桥是北京著名的“水淹大桥”,遇到暴雨时,常有车辆被淹没。

  是什么妨碍了北京的雨水利用?中国圆明园协会专家杨春林指出,要想“就地挽留雨水”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绿地,二是绿地要比周边的硬地“低矮”,而目前这两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蚕食了太多的绿地和洼地,导致所有的硬地面都成为“集雨面”。由于缺少把雨水引到低洼处湖泊的通道,造成了莲花桥周边的公园缺水、而莲花桥每逢暴雨就成灾的后果。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的要求,北京市将在2015年前修建89个地下蓄水池,重点解决下凹式立交桥的排水问题。但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看来,或许有更好的办法。

  李迪华说,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曾在2007年做过北京区域水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和规划建议交给了北京市规划部门,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重点地区的蓄、排水规划。“北京应当发挥农田、绿地、城市内湖水体等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在适宜区域建设有利于雨水蓄滞和下渗的绿地,减少城市内湖不透水防渗层的铺装面积,实现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雨洪调节等生态功能。”

  方案:对雨水进行“源头控制”

  未名湖原来是北京“三山五园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它与圆明园已经中断了水路联系。未名湖北边的万泉河早已干枯,河底也被封上了水泥。未名湖以及北京大学北边的整个水系,几乎只能靠抽地下水补充。

  “如果能够做好雨水利用,通过万泉河让圆明园和北大的水系重新联通,会比抽地下水好得多”,刘波告诉记者,“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那场暴雨,降水量是9.85亿立方米。这些雨水几乎全排走了,流走的水量相当于密云水库现在的蓄水量,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城市太‘坚硬’。一般的土地都不是完全平整的,会有一些小坑小洼,一旦下雨,周围的水就汇聚到这些坑洼里,慢慢下渗。这样的土地就像海绵,能吸收大量的雨水。”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